Wednesday, January 28, 2009

MKV是否能取代AVI?

AVI英文全称为Audio Video Interleaved,即音频视频交错格式。它是1912年11月微软推出的作为WINDOWS视频技术一部分的一个多媒体容器格式。AVI文件是将视频和音频数据存储在一个标准的容器里,在这里视频和音频数据可以同步播放。它对视频文件采用了一种有损压缩方式,但压缩比较高,因此尽管面面质量不是太好,但其应用范围仍然非常广泛。AVI支持256色和RLE压缩。AVI信息主要应用在多媒体光盘上,用来保存电视、电影等各种影像信息。
最近一种后缀为MKV的视频文件频频出现在网络上,它可在一个文件中集成多条不同类型的音轨和字幕轨,而且其视频编码的自由度也非常大,可以是常见的DivX,XviD,3IVX, 甚至可以是RealVideo、QuickTime、WMV这类流式视频。 mkv不是一种压缩格式,mkv实际上是一种新型多媒体封装格式,也称多媒体容器(Multimedia Container)。它不同于DivX、XviD等视频编码格式,也不同于MP3、Ogg等音频编码格式。MKV只是为这些音、视频提供外壳的“组合”和“封装”格式。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容器格式,常见的AVIVOBMPEG、RM格式其实也都属于这种类型。

目前针对这两种容器格式都有很多转换软件支持,例如mkv to avivob to aviflv to avi等,解决了播放器之间不兼容的问题。Matroska的目标就是要取代旧式的媒体封装格式,其中最主要的目标就是AVI。AVI已经诞生十几年了,目前它依然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,但其原始架构过于陈旧,这使得它在支持新的音视频编码上非常困难,在非微软平台使用也不够方便。而Matroska使用的是一种开放的架构,拥有众多的先进特性,并且能跨平台使用,这是AVI所望尘莫及的。

MKV封装十分新颖,而且也非常开放,它对比AVI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:

1:可变帧率:这需要编码的配合,试想一下在回放变化比较慢(比如说静物)时以比较低的FPS来代替,可以节省不少资源。

2:错误检测以及修复:这无疑提供了纠错和容错性,在网络传输的今天尤为需要。

3:软字幕:经常看DVDrip以及HDrip的朋友了解到,字幕一般都是以其它文件形式存在,在MKV里它可以内嵌在封装里,但不会和视频混淆,也可以多字幕随意选择。这样在传输保存时比较方便。

4:流式传输:这和TS流的原因基本一致,通过时间戳来管理视频以及音频的同步问题,做到即下即看。

5:菜单:交互式的操作使得MKV更加人性化。

6:强大的兼容性:MKV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容纳多种不同类型编码的视频、音频及字幕流,即使是非常封闭的RealMedia及QuickTime也被它包括进去了,堪称万能的媒体容器。

7:开放性和跨平台性:Matroska使用的是一种开放的架构,拥有众多的先进特性,并且能跨平台使用。

不过Matroska相对于以上我们介绍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,它没有深厚的背景可以依托,这决定了它不可能在商业领域里有所作为。分离器方面比较好的仅有HAALI分离器,再加上民间标准的缘故,我们很难在PC以外的地方能见到它的存在。不过从DVDrip里我们看到并非标准才是唯一,真正先进的技术在标准化商业化的道路上碰到很多非技术壁垒,而在网上而言,根本不存在这样那样的顾虑,所以MKV可以在网上快速流行起来。不过AVl毕竟树大根深,它拥有最广泛的软硬件支持,而这一点正是衡量MKV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,但目前它还做不到这点,现在甚至还没出现一个能直接编辑它的软件,毕竟它诞生还不到一年。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,Matroska取得的进展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。让我们共同期待MKV未来的发展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